2011年第1期目录
浏览其它刊期:   
显示方式:
    本刊特稿
  • 邓勃
    摘要:
    在发展的制备分子识别功能材料的新技术。用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离子印迹聚合物的优点是:高度预定的选择性、识别性和实用性。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联用在痕量组分的选择性分离和预富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印迹技术在痕量金属选择性分离和预富集中的应用进展,并分别详细阐述了Hg(II)、镉、铜、镍、钴、锌、铅、UO22+、丁基锡和三苯基锡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环境、食品、生物及医药样品中的分析应用。
  • 综述与评论
  • 李华昌,屈太原,何飞顶
    摘要:
    本文介绍了近10年来国内外贵金属分析中的分离富集技术进展情况。并分别对火试金分离法、共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萃淋树脂法、液膜分离法、吸附剂法等多种分离富集技术进行了评述。最后对未来贵金属元素分离富集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张伯超,杭 纬,黄本立
    摘要:
    本文归纳了无机质谱法在固体直接分析中的应用,并详细阐述了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二次离子质谱法(SIMS)、激光溅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和激光电离质谱法(LIMS)四种可用于固体样品直接检测的无机质谱法的检测原理、应用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 谢跃生,杨程,金晓艳,杨文静,钱兆生,张境,韩韦英,邵钦,俞挺,常方,冯桂英,毕树平
    摘要:
    羟基聚合铝的研究在环境化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自然条件下存在的无机单核铝本身具有毒性,而多核铝是比单核铝更毒的铝形态,它们很容易进入人体和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因此,水解聚合铝形态研究一直是环境化学、地球化学和材料催化等众多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课题。本文综述了在新环境材料开发中羟基聚合铝晶体研究的进展,对已获得表征的典型羟基聚合铝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对比与评述,讨论了不同羟基聚合铝晶体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任翠领,陈兴国
    摘要:
    本文在对纳米材料的性质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金、纳米银以及纳米氧化铁等纳米材料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在生命分析化学中的典型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展望了今后纳米材料在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共收录文献104篇。
  • 林海山,唐维学
    摘要:
    本文归纳了国内近年来二次资源中贵金属分析的取制样、样品处理和测试技术的最新进展,详细阐述了近年来二次资源中贵金属分析的样品处理技术(火试金法、酸溶法、碱熔法)和测试技术(重量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电化学法)的应用,并对二次资源中贵金属分析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 冯先进,屈太原
    摘要:
    本文归纳了2008年以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最新应用进展,并主要阐述了近年来ICP-MS在地质科学、生物与医学、食品安全、农业生产、材料科学、冶金工业、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从样品处理,进样技术,内标元素的选择等多方面综述了ICP-MS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最后对ICP-MS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 冶金与材料
  • 余兴
    摘要: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辉光放电光谱法(GD-OES)的基本原理。分别对深度分析的定量方式、放电方式、应用领域和相关标准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重点描述了商品化仪器中使用的SIMR深度分析定量方法。分别对三种放电方式(如直流、射频和脉冲)在深度分析中的特点进行了介绍。综述了GD-OES在金属镀层、复杂涂镀层、纳米级薄膜和样品制备领域的具体应用。最后,介绍了GD-OES在深度分析方面的标准
  • 姚喆,冯振华,柴成文,刘杰民
    摘要:
    本文改进了亚硝基R盐分光光度法测定合金钢中钴的分析方法。并详细探讨了该方法中吸收波长、缓冲溶液、氧化剂、消解酸种类、加热时间、共存离子等测定条件对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结合示差光度法,在不需分离铁、铜、镍、铬等干扰元素的条件下,可适用于测定合金钢中高含量钴,相对误差在3%以下,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测定高含量钴标准样品时,结果令人满意。本方法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可满足生产分析需要。
  • 蒋苏琼,张忠亭,邓飞跃
    摘要:
    本文建立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铝-钛-硼合金中钛、硼、铁、硅、钾、锌、锰、镁、镍、钒10种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分别选择Ti 336.121nm(Ⅱ)、B 249.772nm(Ⅰ)、Fe 239.562nm(Ⅱ)、Si 251.611nm(Ⅰ)、K 766.490nm(Ⅰ)、Zn 206.200nm(Ⅱ)、Mn 257.610nm(Ⅱ)、Mg 285.213nm(Ⅰ)、Ni 231.604nm(Ⅱ)和V 290.880nm(Ⅱ)作为各元素的分析线。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分析条件:射频功率1350 W,雾化器流速0.8 L/min,观测高度为14.0 mm。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基体干扰,经实验,本方法的回收率在90%~105%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4%~4.3%之间。该方法准确、快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日常生产检测需要。
  • 朱泽民,杜治国,蒋学良,姚桂菊,陈立清
    摘要:
    本文使用自制标准样品,采用混合熔剂熔融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 (XRF) 测定锶永磁铁氧体半成品中Fe、Sr、Si等元素的含量。熔融制样有效地消除了矿物效应,并降低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RSD)可达到0.1%。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其结果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结果相符。
  • 杨春晟,杨峥,刘爽,曹维
    摘要:
    本文研究铝基复合材料中碳元素不同存在形式(总碳、游离碳、碳化硅)的检测方法。 采用高频感应燃烧红外法测定总碳(2.00%~6.00%),酸溶过滤分离-高频红外法测定游离碳(0.10%~1.50%),重量法测定碳化硅(1%~35%)的含量。以上三个方法的精密度试验RSD%(n=8)最大分别为4.2%、1.2%、0.51%,测定游离碳和碳化硅(SiC)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8.5%~100.2%,99%~101%。 这三种方法都快速、可靠,已应用于铝基复合材料的实际分析工作中。
  • 其他
  • 钟莺莺,朱海豹,裘亚钧,朱岩
    摘要:
    本文通过离子色谱与柱切换技术联用实现了高浓度样品基体中的痕量阴离子检测。分别研究了不同类型基体的处理方法,使用商品化离子排斥柱和自制的聚合物色谱柱实现多种样品基体中痕量阴离子的检测。同时开发一种简化的单泵柱切换系统,利用抑制器将KOH淋洗液转化为水作为前处理柱的淋洗液,在同一个色谱系统中产生两种淋洗液,实现色谱分离与前处理柱再生同步进行。采用离子排斥柱作为前处理柱分析了有机酸和有机酸盐中的三种常见阴离子,检测限达到0.1~1.7 mg/L,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5.2%~114.6%之间;同时采用自制的色谱柱作为前处理柱在同一分析系统中实现多种样品基体中七种常见痕量阴离子的分析,检测限在0.4~2.3 mg/L之间,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8.1%~109.5%之间。该方法使用简便,准确性高,是一种极有利用价值的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
  • 杨啸涛,蒋晓波,刘木清,马向南,汪雨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氘灯的工作原理及其构造,并详细阐明了影响氘灯寿命的因素及在原子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氘灯启动特性,高能量长寿命氘灯的开发和生产带来了新的使用问题,为了规范氘灯的质量建议引入启弧电流的概念和参数,并建立新的标准以利于推广使用。
    本刊特稿
  • 邓勃
    摘要:
    在发展的制备分子识别功能材料的新技术。用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离子印迹聚合物的优点是:高度预定的选择性、识别性和实用性。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联用在痕量组分的选择性分离和预富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印迹技术在痕量金属选择性分离和预富集中的应用进展,并分别详细阐述了Hg(II)、镉、铜、镍、钴、锌、铅、UO22+、丁基锡和三苯基锡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环境、食品、生物及医药样品中的分析应用。
  • 综述与评论
  • 李华昌,屈太原,何飞顶
    摘要:
    本文介绍了近10年来国内外贵金属分析中的分离富集技术进展情况。并分别对火试金分离法、共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萃淋树脂法、液膜分离法、吸附剂法等多种分离富集技术进行了评述。最后对未来贵金属元素分离富集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张伯超,杭 纬,黄本立
    摘要:
    本文归纳了无机质谱法在固体直接分析中的应用,并详细阐述了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二次离子质谱法(SIMS)、激光溅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和激光电离质谱法(LIMS)四种可用于固体样品直接检测的无机质谱法的检测原理、应用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 谢跃生,杨程,金晓艳,杨文静,钱兆生,张境,韩韦英,邵钦,俞挺,常方,冯桂英,毕树平
    摘要:
    羟基聚合铝的研究在环境化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自然条件下存在的无机单核铝本身具有毒性,而多核铝是比单核铝更毒的铝形态,它们很容易进入人体和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因此,水解聚合铝形态研究一直是环境化学、地球化学和材料催化等众多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课题。本文综述了在新环境材料开发中羟基聚合铝晶体研究的进展,对已获得表征的典型羟基聚合铝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对比与评述,讨论了不同羟基聚合铝晶体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任翠领,陈兴国
    摘要:
    本文在对纳米材料的性质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金、纳米银以及纳米氧化铁等纳米材料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在生命分析化学中的典型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展望了今后纳米材料在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共收录文献104篇。
  • 林海山,唐维学
    摘要:
    本文归纳了国内近年来二次资源中贵金属分析的取制样、样品处理和测试技术的最新进展,详细阐述了近年来二次资源中贵金属分析的样品处理技术(火试金法、酸溶法、碱熔法)和测试技术(重量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电化学法)的应用,并对二次资源中贵金属分析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 冯先进,屈太原
    摘要:
    本文归纳了2008年以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最新应用进展,并主要阐述了近年来ICP-MS在地质科学、生物与医学、食品安全、农业生产、材料科学、冶金工业、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从样品处理,进样技术,内标元素的选择等多方面综述了ICP-MS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最后对ICP-MS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 冶金与材料
  • 余兴
    摘要: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辉光放电光谱法(GD-OES)的基本原理。分别对深度分析的定量方式、放电方式、应用领域和相关标准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重点描述了商品化仪器中使用的SIMR深度分析定量方法。分别对三种放电方式(如直流、射频和脉冲)在深度分析中的特点进行了介绍。综述了GD-OES在金属镀层、复杂涂镀层、纳米级薄膜和样品制备领域的具体应用。最后,介绍了GD-OES在深度分析方面的标准
  • 姚喆,冯振华,柴成文,刘杰民
    摘要:
    本文改进了亚硝基R盐分光光度法测定合金钢中钴的分析方法。并详细探讨了该方法中吸收波长、缓冲溶液、氧化剂、消解酸种类、加热时间、共存离子等测定条件对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结合示差光度法,在不需分离铁、铜、镍、铬等干扰元素的条件下,可适用于测定合金钢中高含量钴,相对误差在3%以下,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测定高含量钴标准样品时,结果令人满意。本方法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可满足生产分析需要。
  • 蒋苏琼,张忠亭,邓飞跃
    摘要:
    本文建立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铝-钛-硼合金中钛、硼、铁、硅、钾、锌、锰、镁、镍、钒10种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分别选择Ti 336.121nm(Ⅱ)、B 249.772nm(Ⅰ)、Fe 239.562nm(Ⅱ)、Si 251.611nm(Ⅰ)、K 766.490nm(Ⅰ)、Zn 206.200nm(Ⅱ)、Mn 257.610nm(Ⅱ)、Mg 285.213nm(Ⅰ)、Ni 231.604nm(Ⅱ)和V 290.880nm(Ⅱ)作为各元素的分析线。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分析条件:射频功率1350 W,雾化器流速0.8 L/min,观测高度为14.0 mm。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基体干扰,经实验,本方法的回收率在90%~105%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4%~4.3%之间。该方法准确、快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日常生产检测需要。
  • 朱泽民,杜治国,蒋学良,姚桂菊,陈立清
    摘要:
    本文使用自制标准样品,采用混合熔剂熔融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 (XRF) 测定锶永磁铁氧体半成品中Fe、Sr、Si等元素的含量。熔融制样有效地消除了矿物效应,并降低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RSD)可达到0.1%。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其结果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结果相符。
  • 杨春晟,杨峥,刘爽,曹维
    摘要:
    本文研究铝基复合材料中碳元素不同存在形式(总碳、游离碳、碳化硅)的检测方法。 采用高频感应燃烧红外法测定总碳(2.00%~6.00%),酸溶过滤分离-高频红外法测定游离碳(0.10%~1.50%),重量法测定碳化硅(1%~35%)的含量。以上三个方法的精密度试验RSD%(n=8)最大分别为4.2%、1.2%、0.51%,测定游离碳和碳化硅(SiC)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8.5%~100.2%,99%~101%。 这三种方法都快速、可靠,已应用于铝基复合材料的实际分析工作中。
  • 其他
  • 钟莺莺,朱海豹,裘亚钧,朱岩
    摘要:
    本文通过离子色谱与柱切换技术联用实现了高浓度样品基体中的痕量阴离子检测。分别研究了不同类型基体的处理方法,使用商品化离子排斥柱和自制的聚合物色谱柱实现多种样品基体中痕量阴离子的检测。同时开发一种简化的单泵柱切换系统,利用抑制器将KOH淋洗液转化为水作为前处理柱的淋洗液,在同一个色谱系统中产生两种淋洗液,实现色谱分离与前处理柱再生同步进行。采用离子排斥柱作为前处理柱分析了有机酸和有机酸盐中的三种常见阴离子,检测限达到0.1~1.7 mg/L,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5.2%~114.6%之间;同时采用自制的色谱柱作为前处理柱在同一分析系统中实现多种样品基体中七种常见痕量阴离子的分析,检测限在0.4~2.3 mg/L之间,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8.1%~109.5%之间。该方法使用简便,准确性高,是一种极有利用价值的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
  • 杨啸涛,蒋晓波,刘木清,马向南,汪雨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氘灯的工作原理及其构造,并详细阐明了影响氘灯寿命的因素及在原子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氘灯启动特性,高能量长寿命氘灯的开发和生产带来了新的使用问题,为了规范氘灯的质量建议引入启弧电流的概念和参数,并建立新的标准以利于推广使用。
    本刊特稿
  • 邓勃
    摘要:
    在发展的制备分子识别功能材料的新技术。用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离子印迹聚合物的优点是:高度预定的选择性、识别性和实用性。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联用在痕量组分的选择性分离和预富集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印迹技术在痕量金属选择性分离和预富集中的应用进展,并分别详细阐述了Hg(II)、镉、铜、镍、钴、锌、铅、UO22+、丁基锡和三苯基锡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环境、食品、生物及医药样品中的分析应用。
  • 综述与评论
  • 李华昌,屈太原,何飞顶
    摘要:
    本文介绍了近10年来国内外贵金属分析中的分离富集技术进展情况。并分别对火试金分离法、共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萃淋树脂法、液膜分离法、吸附剂法等多种分离富集技术进行了评述。最后对未来贵金属元素分离富集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张伯超,杭 纬,黄本立
    摘要:
    本文归纳了无机质谱法在固体直接分析中的应用,并详细阐述了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二次离子质谱法(SIMS)、激光溅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和激光电离质谱法(LIMS)四种可用于固体样品直接检测的无机质谱法的检测原理、应用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 谢跃生,杨程,金晓艳,杨文静,钱兆生,张境,韩韦英,邵钦,俞挺,常方,冯桂英,毕树平
    摘要:
    羟基聚合铝的研究在环境化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自然条件下存在的无机单核铝本身具有毒性,而多核铝是比单核铝更毒的铝形态,它们很容易进入人体和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因此,水解聚合铝形态研究一直是环境化学、地球化学和材料催化等众多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课题。本文综述了在新环境材料开发中羟基聚合铝晶体研究的进展,对已获得表征的典型羟基聚合铝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对比与评述,讨论了不同羟基聚合铝晶体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任翠领,陈兴国
    摘要:
    本文在对纳米材料的性质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金、纳米银以及纳米氧化铁等纳米材料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在生命分析化学中的典型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展望了今后纳米材料在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共收录文献104篇。
  • 林海山,唐维学
    摘要:
    本文归纳了国内近年来二次资源中贵金属分析的取制样、样品处理和测试技术的最新进展,详细阐述了近年来二次资源中贵金属分析的样品处理技术(火试金法、酸溶法、碱熔法)和测试技术(重量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发射光谱法、电化学法)的应用,并对二次资源中贵金属分析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 冯先进,屈太原
    摘要:
    本文归纳了2008年以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最新应用进展,并主要阐述了近年来ICP-MS在地质科学、生物与医学、食品安全、农业生产、材料科学、冶金工业、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从样品处理,进样技术,内标元素的选择等多方面综述了ICP-MS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最后对ICP-MS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 冶金与材料
  • 余兴
    摘要: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辉光放电光谱法(GD-OES)的基本原理。分别对深度分析的定量方式、放电方式、应用领域和相关标准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重点描述了商品化仪器中使用的SIMR深度分析定量方法。分别对三种放电方式(如直流、射频和脉冲)在深度分析中的特点进行了介绍。综述了GD-OES在金属镀层、复杂涂镀层、纳米级薄膜和样品制备领域的具体应用。最后,介绍了GD-OES在深度分析方面的标准
  • 姚喆,冯振华,柴成文,刘杰民
    摘要:
    本文改进了亚硝基R盐分光光度法测定合金钢中钴的分析方法。并详细探讨了该方法中吸收波长、缓冲溶液、氧化剂、消解酸种类、加热时间、共存离子等测定条件对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结合示差光度法,在不需分离铁、铜、镍、铬等干扰元素的条件下,可适用于测定合金钢中高含量钴,相对误差在3%以下,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测定高含量钴标准样品时,结果令人满意。本方法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可满足生产分析需要。
  • 蒋苏琼,张忠亭,邓飞跃
    摘要:
    本文建立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铝-钛-硼合金中钛、硼、铁、硅、钾、锌、锰、镁、镍、钒10种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分别选择Ti 336.121nm(Ⅱ)、B 249.772nm(Ⅰ)、Fe 239.562nm(Ⅱ)、Si 251.611nm(Ⅰ)、K 766.490nm(Ⅰ)、Zn 206.200nm(Ⅱ)、Mn 257.610nm(Ⅱ)、Mg 285.213nm(Ⅰ)、Ni 231.604nm(Ⅱ)和V 290.880nm(Ⅱ)作为各元素的分析线。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分析条件:射频功率1350 W,雾化器流速0.8 L/min,观测高度为14.0 mm。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基体干扰,经实验,本方法的回收率在90%~105%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4%~4.3%之间。该方法准确、快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日常生产检测需要。
  • 朱泽民,杜治国,蒋学良,姚桂菊,陈立清
    摘要:
    本文使用自制标准样品,采用混合熔剂熔融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 (XRF) 测定锶永磁铁氧体半成品中Fe、Sr、Si等元素的含量。熔融制样有效地消除了矿物效应,并降低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RSD)可达到0.1%。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其结果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结果相符。
  • 杨春晟,杨峥,刘爽,曹维
    摘要:
    本文研究铝基复合材料中碳元素不同存在形式(总碳、游离碳、碳化硅)的检测方法。 采用高频感应燃烧红外法测定总碳(2.00%~6.00%),酸溶过滤分离-高频红外法测定游离碳(0.10%~1.50%),重量法测定碳化硅(1%~35%)的含量。以上三个方法的精密度试验RSD%(n=8)最大分别为4.2%、1.2%、0.51%,测定游离碳和碳化硅(SiC)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8.5%~100.2%,99%~101%。 这三种方法都快速、可靠,已应用于铝基复合材料的实际分析工作中。
  • 其他
  • 钟莺莺,朱海豹,裘亚钧,朱岩
    摘要:
    本文通过离子色谱与柱切换技术联用实现了高浓度样品基体中的痕量阴离子检测。分别研究了不同类型基体的处理方法,使用商品化离子排斥柱和自制的聚合物色谱柱实现多种样品基体中痕量阴离子的检测。同时开发一种简化的单泵柱切换系统,利用抑制器将KOH淋洗液转化为水作为前处理柱的淋洗液,在同一个色谱系统中产生两种淋洗液,实现色谱分离与前处理柱再生同步进行。采用离子排斥柱作为前处理柱分析了有机酸和有机酸盐中的三种常见阴离子,检测限达到0.1~1.7 mg/L,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5.2%~114.6%之间;同时采用自制的色谱柱作为前处理柱在同一分析系统中实现多种样品基体中七种常见痕量阴离子的分析,检测限在0.4~2.3 mg/L之间,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8.1%~109.5%之间。该方法使用简便,准确性高,是一种极有利用价值的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
  • 杨啸涛,蒋晓波,刘木清,马向南,汪雨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氘灯的工作原理及其构造,并详细阐明了影响氘灯寿命的因素及在原子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氘灯启动特性,高能量长寿命氘灯的开发和生产带来了新的使用问题,为了规范氘灯的质量建议引入启弧电流的概念和参数,并建立新的标准以利于推广使用。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
造,精品期刊,传
播学术成果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86-10-63299759

杂志信息

期刊简介

相关下载

联系我们

电话:010-63299759

传真:010-63299754

QQ:XXXXXXX

Email:zgwjfxhx@163.com

邮编:100160

地址: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八区23号楼

关注微信公众号